鳜鱼斜管虫发生的原因及防控
更新时间:2025-10-15 10:22:46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斜管虫属(Chilodonella)是原生动物门、动基片纲、管口目、斜管科的一属。这种寄生虫已经在国内多次报告,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的鳃、表皮、鼻腔等部位,引起粘液增多,呼吸困难,游泳缓慢,直至死亡等现象;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流行于春秋季节,对温水性和冷水性淡水鱼可造成危害,主要危害鱼苗鱼种,甚至是亲鱼也会发生死亡,是北方地区淡水鱼越冬后期的严重疾病之一。
一、斜管虫常见种类
斜管科在我国养殖鱼类中发现两个属:
1、寄生于淡水鱼类的斜管虫属:比如鲤斜管虫
2、寄生于海水鱼类的瓣体虫属:比如石斑瓣体虫。
斜管虫生活方式:斜管虫的生活方式通常有两种,既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繁殖速度非常快;养殖过程中,斜管虫因某些原因离开鱼体后在水中可自由存活1~2天,在此期间也可以转移到其它鱼体或水体中,如果遇到不良环境时自身就会产生胞囊,待时机成熟后又复苏,以直接接触或胞囊传播的方式接触寄主,这种灵活的生活习性也给此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斜管虫感染症状表现
斜管虫感染鱼体后,发病鱼在池塘中游水、靠边、爬边,有时草鱼、鲫鱼有浮头症状;鳜鱼追食饵料鱼减慢,有“吐鱼”现象;黄颡鱼突然慢料或停料。捞起病鱼检查体色偏淡,体表、鳃丝粘液增多,鳃丝贫血、色浅,严重挂脏。
有以上症状,再通过显微镜镜检,便可看到腹面平直、背面隆起形状的虫体,也能见到漏斗状的管口,非常容易辨认。
三、斜管虫流行特征
斜管虫是一种纤毛类寄生虫,适宜的养殖水温为8-18℃,最适繁殖水温为5-12℃。流行的季节是每年的3月至4月和11月至12月。斜管虫可感染各种鱼类,且各种规格都能发生,草鱼、鲫鱼、鲤鱼、鳜鱼、加州鲈、黄颡鱼等都是主要危害对象。发病急、死鱼量大,急性暴发时,2-3天内即可造成大量死鱼,有时可见七八斤的大草鱼死亡。
在春季,鲫鱼斜管虫病常与孢子虫并发;草鱼、黄颡鱼经常与细菌性败血症(低温溃烂病)并发;鳜鱼经常与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并发,治疗非常困难,死亡量很大。
纤毛虫喜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如有机污染水体中颗粒有机质多,纤毛虫以此为食,如果“水变”、水浑、底脏,春季昼夜温差大会经常返底,底部脏污进入水体,都容易造成纤毛虫暴发。
四、斜管虫防控方案
1、保持池塘底部“清洁”
纤毛虫喜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如有机污染水体中颗粒有机质多,纤毛虫以此为食,如果水变、水浑,底脏,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经常返底,底部脏污进入水体,都容易造成纤毛虫暴发。
因此,预防斜管虫病的重要方法就是“勤改底”,在养殖过程中根据底质情况,使用“过硫酸氢钾”、“高铁酸钾”、“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改善底质,提高底部的氧化性,避免斜管虫大量滋生。
2、硫酸铜合剂
硫酸铜制剂在水产养殖方面经常被用于治疗鱼体寄生虫来使用,当苗种或成鱼发现有斜管虫病原体,可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浸洗病鱼,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如果鱼苗体质虚弱,抗药性差,可用0.35~0.4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也可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进行全池泼洒。
硫酸铜属重金属盐类,其铜离子很容易结合某些酶的巯基,巯基一般是酶的活性基团,一旦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时就会失去活性,影响到病原体的正常生长繁殖;硫酸亚铁在此只是辅助药品,对伤口起到收敛作用。
3、提高鱼体体质
鱼体免疫力强,可以减少寄生虫的感染,这就需要鱼有好的肝肠,毕竟肝肠是鱼类重要的免疫系统。肝肠健康,鱼类发生烂身的几率就大大降低,寄生虫也不会从伤口感染鱼体。
需注意,要慎用杀虫药,特别是鱼发病的时体质很差,大量使用杀虫剂防控,可能会引起应激反应,反而对鱼不好。
4、中草药治疗
煮制苦楝树叶水,按25~30千克/亩的用量全池泼洒。
5、浸泡治疗
使用高锰酸钾20克/立方米浸泡病鱼5~1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水温和鱼体反应调整。
6、硫酸锌+聚维酮碘合剂
硫酸锌主要用于治疗纤毛虫所引发的鱼病,全池泼洒浓度一般为0.5克/立方米。锌离子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沉淀寄生虫的蛋白,使其形成极薄的蛋白膜,阻碍虫体正常代谢及蛋白合成过程,达到杀虫的功效。聚维酮碘也是常用的广谱消毒剂,对大部分细菌、真菌,甚至有些病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灭杀作用,一般在水产养殖方面全池泼洒的浓度为1.00~2.00克/立方米。通常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将硫酸锌0.6克/立方米、聚维酮碘2克/立方米合用,可有效杀灭斜管虫。有人进行了六种药物对黄颡鱼斜管虫病的防治实验,发现六种药物中治疗黄颡鱼斜管虫病最有效的是硫酸锌和聚维酮碘合剂。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