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养殖要点及常见病害如何科学应对
更新时间:2025-10-22 12:15:20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黑鱼,又被称为乌鱼、蛇鱼等,由于它生长快,刺少肉多而且营养丰富,还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所以黑鱼的价格也远比草鱼、鲫鱼等贵的多,具有“鱼中珍品”的美称,经济价值非常高。

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在养殖黑鱼,那么黑鱼要怎么养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一下黑鱼如何养殖:
一、黑鱼的生活习性
黑鱼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水草茂盛、软泥底质的湖泊、水库、河流、河沟及池塘中,平常潜伏在水底,摄食或水中缺氧时才到水体中上层活动。黑鱼对不良水质、水温和缺氧适应能力较强。黑鱼呼吸器官除鳃外,还有一个辅助呼吸器官(鳃上器),当水中缺氧时,可将头伸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善跳跃,在遇到惊吓、注水以及投饵等情况,往往会跳出水面。
黑鱼的生存水温为0-38℃,最适水温为16-30℃.春季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黑鱼常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深处;冬季水温过低时,则蛰居在水底。
黑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其食物随着鱼体的大小而有不同。3厘米以下的幼鱼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厘米的小鱼主食水生昆虫的幼虫、蝇蛆、小鱼、小虾及小型蝌蚪。20厘米以上的成鱼主食小野杂鱼、虾、青蛙等肉食性动物。黑鱼捕食时,并不追赶,而是隐藏在水草或其他隐蔽物附近,密切注视周围的动静,看到有鱼虾蛙类等经过时,便迅速出击吃掉猎物。
黑鱼生长速度的快慢取决于生长环境的好坏、饵料食物的多少。在自然条件下,1冬龄鱼的体长可达19-39厘米,体重达100一750克;2冬龄的体长可达38-45厘米,体重达600-1400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体重可达250克,下一年可达0.5-1.0千克。

二、黑鱼的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每年的5月中旬是黑鱼的繁殖季节,应选择成熟、健壮的雌雄性黑鱼以1∶1的比例做为亲鱼。雌雄分辨的方法是,雌性黑鱼腹部膨大且松软,呈黑白色,卵巢轮廓明显,中央出现凹沟,生殖孔外突,呈粉红色;雄性黑鱼体色呈紫红色,背鳍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齐的透明白色小圆斑,腹部发暗,生殖孔稍有扩大,微凹,呈三角形,淡粉红色。催产前将雌雄鱼分别放入网箱中静养一天,不要投喂饲料,这样更有利于产卵。
2、亲鱼催产:雌鱼分两次注射,第一针为全剂量的1/3,相隔18~26小时,剩余剂量一次注入,雄鱼剂量为雌鱼一半,在雌鱼第二针时注入。鱼体大多采用胸腔注射,与鱼体呈45°注射,进针的深度约为1厘米,常用的激素种类有鲤、鲫脑垂体,剂量为雌鱼4~8个/千克,雄性减半;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鱼为16000~24000国际单位/千克,雄鱼减半。
3、鱼卵孵化
①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孵化:注射催产剂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池中,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孵化。鱼苗孵出后,利用黑鱼的护仔习性让其自由照管。此方法省工、省时,缺点是鱼苗成活率低,生长发育不一致。
②人工网箱孵化:注射催产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4~6米2网箱产卵、受精,后将亲鱼捞出,放入大塘。将鱼卵投放40目网箱中,每箱投放1万粒受精卵,采用微流水方式孵化,孵化率高低取决于受精率和水质。22~27℃,需32~48小时,经常检查,及时去除未受精卵。
4、苗种培育:出膜至2厘米以前,应放入用40目网布制成的1米×0.5米×0.5米规格的网箱饲养,密度2000尾/米2,出膜4~5天后,投喂轮虫或枝角类、桡足类等,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每隔4小时一次,持续3~4天;以后投喂数量增加,次数减少,逐步过渡到1天2次。当黑鱼苗达到2厘米时,换入8~16目的夏花网布制成的网箱,面积10~15米2,长方形为好,密度500~600尾/米
5、投喂饵料:饵料以浮游动物为主。4~5厘米时,投喂鱼肉泥加浮游动物,为防止污物和丝状藻类堵住网眼,每天刷洗一次,一周换箱一次,并将网箱彻底消毒。

三、黑鱼饲养技术
池塘条件
在选择养殖黑鱼的池塘时,面积不宜太小,需要采光良好。黑鱼属肉食性鱼,粪便极易污染水源,所以要求池塘排水注水方便,水深为1.5-2m最佳,池塘底部泥厚15-20cm(塘泥太厚会影响后期捕鱼),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池塘四周可以适量种植一些水草。
鱼苗投放
鱼种下塘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池内,体长10~14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9000~10000尾/亩,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放养密度需要根据饲料来源、饲养技术等因素而定,目前黑鱼个体体重为0.7公斤—2.0公斤的最好销售。
饵料投喂
1.鲜饵料: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鲫鱼等小杂鱼为主,养殖初期,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经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有养殖朋友在第二鱼塘养殖草鱼和花白鲢,利用价格较低的白鲢鱼饲养黑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人工配合饲料:黑鱼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余下的为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投饵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日投饵2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一般黑鱼放养5天—7天后就能全部浮到水面抢食。投喂时要仔细观察食台附近黑鱼吃食情况,如食台附近黑鱼少、抢食不激烈时,表明鱼已吃饱,可以停止投喂。
经过8~9个月养殖,成活率75%~80%,平均体重0.5~0.7千克,亩产4000~5000千克。
日常管理
1.巡池:黑鱼食性大,排泄物多,很快能使池塘水变肥,肥水能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很容易造成池塘水中缺氧,因此,要每天早晚巡池,细心观察黑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视池水水质情况,不定期泼洒生石灰水,用量为每667㎡(1亩)、2500px水深用生石灰10~15kg,兑水全池泼洒,调节pH值,三天后,泼洒降氨氮的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2.换水:一旦发现剩饵过多或水质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保持池水清新。在7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需要每周至少三分之一换水,促进黑鱼的正常生长。

四、黑鱼常见病害防治
目前,黑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出血病、白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等,本文将对常见疾病进行简单概述。
1、出血病
【病原】多种细菌、病毒。
【症状】胸鳍基部和靠近鳃盖后缘的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出现出血症状,3~4天即有大批暴死的现象;6-9月份易暴发。

2、赤皮病
【病原】萤光极毛杆菌。
【症状】鱼体体表局部出血、鱼鳞脱落,特别是腹部两侧,有蛀鳍现象,鱼体行动缓慢,病鱼常漂浮于水面,体弱无力。常常继发水霉病,直至死亡。
【防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以免伤害鱼体;消灵0.5毫克/升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消毒,如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钠、二氧化氯等;口服恩诺沙星、肝肠护卫,每2500千克鱼重用药200克或根据说明书使用,拌入饲料投喂,连服3~5天。
3、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
【症状】发生在黑鱼生长的各个阶段,感染后的早期不易观察到,当水温回升到18℃左右大量暴发;鱼体表出现血点,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病灶部位黑色素消退,出现灰白色,色泽暗淡无光,离群独游。最后长出絮状白色丝状体,肌肉呈浊白色直至死亡。
【防治】放养前用100~150千克/亩的生石灰干法清塘,成鱼池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发病期也可以用30~50ml/米3的一泼灵全池泼洒。苗种捕捞、运输、操作等过程要小心,防止鱼体受伤,并用3%~5%的食盐溶液浸泡10~20分钟
4、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症状】主要危害黑鱼的鱼苗鱼种阶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4-7月较流行,适宜温度20~28℃。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饵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下雨等情况易于发病;病鱼粘液多,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游动缓慢,鱼体消瘦,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达0.7毫克/升。可有效地杀灭黑鱼鱼苗、鱼种体表和鳃上的车轮虫。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