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给力!700万尾鱼苗“游”入珠江
更新时间:2025-10-30 12:06:21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10月28日下午,在细雨与微凉风中,一场旨在促进渔业资源增殖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推动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增殖放流活动在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亲水平台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是“2025年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增殖放流项目”的核心实践,共投放700万尾本土优质鱼苗,为珠江生态系统注入强劲“生命力”。

午后,工作人员就忙碌起来了,现场氛围热烈而有序。多辆满载鱼苗的水产运输车早早抵达,为确保鱼苗在运输过程中的活力,工作人员早已在车厢内搭建起临时棚架,持续充氧,并投放适量水草,模拟自然水体环境,为即将到来的“放流时刻”做足准备。




活动现场,十块色彩鲜明的科普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着海洋、淡水、特定水域的增殖放流品种。展板前,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或拍照记录,或低声交流,对这场生态公益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与此同时,现场还发放了水产养殖、农技推广服务等技术资料,将科学护渔的理念送进千家万户。

下午四点左右,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启动。前来参与的人们分工协作,或桶或盆,将活蹦乱跳的鱼苗有序投放江中。跃入水中的鱼苗,不多时就消失在碧波深处。据了解,此次放流的苗种包括350万尾4厘米以上规格的土鲮、35万尾10厘米以上规格的草鱼,以及315万尾10厘米以上规格的鲢鱼。这些鱼类均为珠江流域本土物种,对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质、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渔业资源的补充行动,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生态教育实践。近年来,广东省持续推进珠江流域禁渔制度、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增殖放流作为其中关键一环,已成为推动渔业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江水无言,却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生态文明的执着追求。那些被放流的鱼儿,从海鸥岛出发,游向珠江的广阔水域,也游进人们守护生态的坚定信念。未来,广东将继续以科学之桨、生态之帆,推动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共绘“水清、岸绿、鱼翔、人和”的壮美画卷。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