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治病,这8个错误一定要避免!
更新时间:2021-02-24 10:25:52 来源/作者:水产门户网
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用药、科学防治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当前, 水产病害呈多样性和多发性趋势, 养殖户在病害防治上常因缺乏认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水产养殖工程中水产动物因其生长生活的特定环境,在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太明显。
这个时候若加上巡塘工作粗枝大叶就更难察觉,待发现症状时, 病鱼已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
此时再用药虽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但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且已损失已经无法挽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无病先防、防治结合。
虽然许多养殖户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但不知道用什么防、什么时候防、应该怎样防。
尤其是一些刚刚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民,由于缺乏经验,往往盲目地仿照周边其他人的做法。
水产动物发病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应该根据这些病害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盲目仿照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水产养殖水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水产品的病害发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病害预防的根本作用机理是改善水环境, 抑制病原体,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必须针对各类致病因子,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综合预防。
这其中包括彻底清塘、鱼种消毒、定期注水和施用生石灰、科学施肥与投饵、定期内服外治等。
养殖户在病害防治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困惑: 同一种病害使用同一种药, 为什么这一次和上一次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究其原因在于水体中如长期使用同一种和同一类药防病治病, 就会使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产生抗药性, 从而降低用药效果。
因此最好做到各种有效药物轮换使用和混合使用。但要注意混合使用的药物应无化学反应。如酸性药物和碱性药物不能混合使用。
在病害防治过程中, 养殖户一遇到病害严重,为提高药效,使之“立竿见影”,常采取增加药物剂量的办法。其实这种办法有百害而无一利。
要知道,各种药物的使用剂量都是经多次试验研究的结果,而不是随意的,按照此剂量用药完全可以有效地防治病害,且副作用小。
如过量使用,则不但加大了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药害,同时容易增强抗药性,给下次用药带来困难。因此,用药一定要适量。
为了省钱,许多养殖户在经过用药但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或治愈的情况下, 便认为药没有作用, 为省药钱而擅自停药,“听天由命”,结果造成更大损失。
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是一个动态延续过程, 必须经过发生期- 平台期-高峰期-下降期-愈合期这样一个过程。
药物的作用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的进行, 而不是改变了这个规律, 没有一种药能做到“药到病除”。
因此, 正确的方法是, 等到完全病愈并经巩固后再停药。
发生水产病害后,养殖户往往比较着急,购回药物后便不分时间不分天气立即使用,认为早用早好。
结果常常是“欲速而不达”。
这是因为水产药物尤其是全池泼洒药物的使用效果与水温、溶氧、光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水温高、溶氧丰富、光照强。
可以加快药物生效速度和提高药效,减轻用药副作用,反之则起不到应有效果。因此正确的用药时间应该在晴天午后进行。
养殖户为图方便,常使用金属容器盛放药物,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
因为水产药物大部分是化学合成物,其化学性质不太稳定,很容易与金属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造成其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
因此贮存药物应选用陶瓷、木材、塑料等非金属容器。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