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应用  >>  鲮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鲮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更新时间:2025-08-22 11:09:44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鲮是暖水性鱼类,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传统养殖品种。上世纪80年代,先后引进了露斯塔野鲮、麦端加拉鲮等鲮属鱼类品种。鳜鱼、尖塘鳢等肉食性鱼类养殖逐步发展,饲料鱼苗产业应运而生,而鲮属鱼类的鱼苗较细长,适合肉食性鱼类的苗种摄食;为此,鲮属鱼类(鲮、露斯塔野鲮、麦端加拉鲮)成为生产饲料鱼苗的主导品种。

一、鱼苗培育

将鲮水花(出膜3d后,卵黄囊消失的稚鱼)培育至7~8朝筛(全长3~3.5cm)的鱼苗行内称“开花”;培育时间18~20d,成活率在70%左右。

1.鱼苗培育池

培育池的条件同草、鲢、鳙等家鱼鱼苗培育池,鲮鱼苗开花应按培育规模选择3~10亩池塘,塘边平缓,没有杂草;配置增氧机2~3台。

2.池塘清整与消毒

鱼苗培育池使用前应干塘曝晒至龟裂,清除池底多余淤泥、污物,修补池埂和拦鱼栅等设施,平整池底。亲鱼投放前7~10d,进行池塘消毒:注入50~60cm深新水,全池泼洒10千克/亩漂白粉或150~250千克/亩生石灰或三氯二氰尿酸(有效氯50~60ppm)。毒性消失后,施肥培水。

3.施肥培育浮游生物饵料

鱼苗下塘前7d左右(在清池消毒后),注水50~60cm;投放经无害处理有机肥250千克~350千克/亩,或投放大草绿肥每亩350~450千克/亩,兼施氨水5~10千克/亩,或硫酸铵、硝酸铵、尿素、氯化铵等4千克/亩,过磷酸钙3~4千克/亩。培育池塘水体浮游生物饵料繁殖。

4.检测与试水

培水后7d,池塘水色呈“绿豆青色”,显示水中轮虫等浮游生物繁殖至高峰期。检测池塘水质各项指标为:氨氮0.4~0.6毫克/升;亚硝酸盐<0.05毫克/升;磷酸盐0.1~0.3毫克/升;pH7.5~8.0。并用鱼苗试水(取半桶池底池水放适量鱼苗,或在池塘设小网箱放养鱼苗;静置10h以上,桶中或小网箱内放养的鱼苗成活率在90%以上,说明水体毒性已消失),即投放鱼苗开花。

5.鱼苗投放

(1)鱼苗选择

“开花”鱼苗应为单位自繁的或购进有种苗繁育资质苗种场或良种场生产的,体质健壮,体色鲜艳,规格整齐,肥满匀称,不粘污物,逆水而游的优质鱼苗。

(2)放苗时间与密度

通常选择温暖的晴朗天气上午9:00时或下午4:00时放苗;密度为100万尾~120万尾/亩。

(3)注意事项

投苗前2~3d,选择清晨或傍晚,全池泼洒“兴棉宝”100~150克/亩,杀灭池塘水体中的枝角类、桡足类等敌害生物,10~12h后,应开动增氧机2~3h;应在池塘上风位投放鱼苗,并避免阳光直射;放苗时要注意运苗容器与池塘水温差<2℃,投放鱼苗前,应开机增氧1h,保证池水溶氧充足。

6.追肥与冲水

鱼苗下池后,每隔4~5d追施经无害处理的有机肥100千克/亩兼施铵肥2千克/亩;保持浮游生物饵料密度,满足鱼苗摄食需求;每5~7d加注新水10~15cm,保持培育池水质“肥活爽嫩”。

7.饲料投喂

开花的第1~5d,应投喂黄豆浆或糊状配合饲料(50%面粉或黄粉加50%优质粉状配合饲料,加适量水搅成米糊状);投喂量:糊状配合饲料每天投喂0.2~0.3千克/万尾鱼苗;每天投喂黄豆(干豆)浆2.0~2.5千克/亩。投喂糊浆状饲料应采取“少量多餐”投喂方法,每天投喂3~6餐,每隔2~3h喂1餐,将饲料均匀泼洒到距池塘边2m处水面上,每餐绕培育池泼洒2~3遍。“开花”第6d后,根据池中鱼苗的活动及摄食状况,逐日增加投喂量,保证所有鱼苗“吃得到、吃得饱、长得好”。

8.日常管理

(1)控制水质

鱼苗投放初期,控制培育池水深在60cm;水体空间小,水温容易升高,有机物容易分解,浮游生物繁殖快,饵料密度大,便于鱼苗摄食,提高饵料利用率和鱼苗的生长速度。鱼苗下池后,定期投饵和追肥;每隔6~7d天加注新水10~15cm,保持水质“肥活爽嫩”。

(2)巡塘观察

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色、水质及浮游生物繁殖变化,观察鱼苗的生长、摄食及活动状况;按实际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增减或停止施肥量。发现病鱼,及时处置;发现池边的蛙卵,及时捞出。

(3)锻炼

鱼苗培育15~20d,全长达2.5~3.5cm,应及时分级分池;分池前应先进行锻炼,增强鱼苗适应性。前2d先每天用疏网在培育池塘中反复拖拉几遍;3~5d,用密网拖捕鱼苗,将鱼苗放入池边网池中,密集储养20~30分钟,然后,打开网池,让鱼苗游进池塘中,反复3d,循序渐进,逐步进行,以增强鱼苗体质和适应性,利于分级、分筛、转运或销售运输。

(4)分池

锻炼鱼苗后,选择温暖晴天上午进行分筛分级,分塘分疏培育。先将鱼苗捕捞到网池上,集中暂养、清杂后,用7朝筛、8朝筛过筛,7~8朝或以上鱼苗再吊水2h以上,即可销售、打包运输或转运别处培育鱼种。小于7朝的鱼苗分疏到培育池继续培育。

(5)鲮鱼苗的鉴别

优质鲮夏花头小身实,体色润泽,规格非常整齐,鱼苗在池塘中行动迅速,集群性强,受惊后很快潜入水底,摄食力强,喂食时可见水面点点荡漾,在捆箱中更好观察,在容器中喜在水底活动或顶水游动;体质差的鲮夏花,头大背狭,尾柄细,行动呆滞,游动散慢,受惊时反应不敏捷,群体分化严重,在容器中体色暗淡,色泽发黑。

二、鱼种培育

鲮鱼种培育指将“开花”培育到全长3cm夏花,精心培育至年底,育成体重5~10克/尾的1龄鱼种;鱼种入冬池过冬,翌年开春,在成鱼塘套养至年底,体重达50~100克/尾的2龄鱼种。2龄鱼种养殖1年可为400克/尾左右商品鱼。

1.一龄鱼种培育

放养全长3cm夏花鱼苗,培育为5~10克/尾的小鱼种。

(1)池塘与准备

鱼种培育池塘清塘消毒,施肥培育浮游生物饵料和试水等与前述鱼苗培育相关部分的要求相同。

(2)鱼苗选择

选择本单位自繁自育的或由有资质水产种苗繁育场或良种场生产的,体色鲜艳,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肥满匀称,体表无污物,逆水而游的,全长3cm的鲮夏花。

(3)放苗

4-5月,应选择温暖的晴天上午9:00时或下午4:00时投放鱼苗。放养密度:全长3cm鱼苗,投放8万尾~10万尾/亩。

(4)追肥与冲水

鱼苗下池后,每隔5~7d追施经无害处理的有机肥100千克/亩兼施铵肥2千克/亩;保持浮游生物饵料密度,满足鱼苗摄食需求;每7d加注新水15cm左右,保持培育池水质“肥活爽嫩”。

(5)投喂饲料

适当投喂米糠、麦粉、豆饼、花生麸等粉状精饲料,前期日投喂量5~10千克/亩,中后期,随鱼种长大适当增加投喂量,并视天气、水色和池中鲮鱼种的摄食状况灵活调整日投喂量,以鱼种食至8成饱不剩为度。从而补充浮游生物饵料不足或营养不全,使鲮鱼种食得好、食得饱、长得快。

(6)分级分疏

鱼种长至0.2克/尾左右,应进行分级分疏,分池疏养。

第1次分池:8月上旬至9月上旬,长至为0.15~0.2克/尾(5000~7000尾/千克)时进行分级分疏:体重0.2克/尾鱼种,放养4万尾/亩,体重0.15克/尾鱼种,放养5万尾/亩。

第2次分池: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规格至0.8~1.0克/尾时,再进行分级分疏:体重1.0克/尾鱼种,放养1万尾/亩,体重0.8克/尾鱼种,放养1.5万尾/亩。

第3次分池入冬:12月-翌年1月,鱼种体重达5~10克/尾;应分级分疏、分池进入越冬池过冬。体重10克/尾鱼种,放养4000尾/亩,体重5克/尾鱼种,放养7000尾/亩。

2.二龄鱼种培育

(1)池塘准备

清塘消毒,施肥培育浮游生物饵料和试水等均与鱼苗培育相同。

(2)鱼苗选择

应选择自繁自育的,或由有资质水产种苗繁育场或良种场生产的,体色鲜艳,规格大且整齐,肥满匀称,体表无污物,体质健壮,逆水而游,体重8~12克/尾1龄过冬鲮鱼种。

(3)放苗

过冬后的1龄鲮鱼种体重8~12克/尾,放养密度:4000~5000尾/亩;应选择温暖晴天上午9:00-11:00时放种。

(4)追肥

视水体透明度追肥,透明度大于30cm时,应在注、排水后,施用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100~150千克/亩;或施用过磷酸钙2.5千克/亩;也可施磷酸二氢钾1千克/亩+尿素1千克/亩;培育浮游生物,将透明度调节到25cm左右。

(5)投喂与管理

与1龄鱼种培育饲料投喂与管理相同。

(6)分级分疏

池塘主养鲮鱼种应及时分级分疏,通常体重20~25克/尾分池1次,按2000~2500尾/亩密度放养;体重40~45克/尾再分池1次,按500~800尾/亩密度放养;至年底鱼种可长至体重50~100克/尾的2龄鲮鱼种。

3.套养2龄鱼种

通常在四大家鱼、鲤鲫鲂成鱼养殖池中套养8~12克/尾1龄鱼种;至年底长成体重50~10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翌年开春,投放至池塘养殖“三秋鲮”。

(1)鱼种投放

应选择自繁自育或由有资质的水产种苗繁育场、良种场生产的,经检验检疫合格的,体重5~10克/尾的健康优质1龄鲮鱼种。

(2)套养密度

主养四大家鱼、鲤鲫鲂商品鱼池塘套养体重8~12克/尾的1龄鲮鱼种600~800尾/亩。

(3)管理

池塘套养鲮鱼种,不需要改变池塘主养品种的放养密度,及其管理措施(施肥、投饲、调节水质等)。至年底,主养品种捕捞上市时,鲮鱼种可长至体重50~100克/尾2龄鱼种。

三、饲料鱼苗生产

饲料鱼苗生产指组织生产各种规格鱼苗,供应鳜鱼、尖塘鳢等肉食性鱼类各生长阶段所需的适口生猛鲜活鱼苗,鱼苗称为饲料鱼苗,其生产过程称为饲料鱼苗生产。饲料鱼苗生产须与鳜鱼、尖塘鳢养殖同步进行,培育各种规格鱼苗;或与养鳜(养鳢)单位合作,按计划生产与供应预定规格与数量的饲料鱼苗。

1.鱼苗繁育

饲料鱼苗繁育与培育时间,应围绕鳜鱼(尖塘鳢)种苗繁育与养殖进程来安排。鳜鱼(尖塘鳢)仔鱼破膜时,就要催产鲮(含麦鲮或鲂)亲鱼,在鳜鱼(尖塘鳢)仔鱼开口(出膜后3~5d)时,鲮(鲂)仔鱼刚好出膜苗,准时为鳜鱼(尖塘鳢)仔鱼提供开口饵料。

2.夏花培育

(1)鱼苗培育池选择、清整消毒和施肥培育浮游生物饵料与前述鱼苗培育的相关要求相同。

(2)鱼苗投放

应选择本单位自繁仔鱼,或购自有资质的水产种苗繁育场生产的,体色鲜艳,规格大且整齐,肥满匀称,体表无污物,体质健壮,逆水而游的鱼苗。选择晴天上午投苗,放苗密度:120万~150万尾/亩。

(3)鲮鱼苗开花全过程的养殖管理

施肥、投饵和水质管理等的技术操作与鱼苗培育的相关要求相同。

(4)投喂

鱼苗培育期采取“少量多餐”方法投喂黄豆浆或糊状配合饲料(详见鱼苗培育);鱼苗规格长大后,适当投喂麦粉、米糠等粉状精料(一般生产1千克鲮鱼苗投喂粉状精料1.5千克),补充饵料不足。

(5)追肥与冲换水

视水体透明度追肥,透明度>30cm时,应施用经无害化处理(充分发酵腐熟消毒)的有机肥100~150千克/亩或施适量化肥;将透明度调节到25~30cm。每7d加冲换水15cm左右,保持培育池水质“肥活爽嫩”。

3.分池

饲料鱼苗生产应根据养殖鳜(尖塘鳢)各阶段投喂需要,定期分筛,分疏培育。

第一阶段。5月“开花”20d左右,6月鱼苗全长2~3cm(5000~7000尾/千克),成活率65%,即可按饲料鱼苗培育计划进行第1次分池,除了供养鳜(鳢)部分外,其余按4万~5万尾/亩的密度分池培育。

第二阶段。8-9月,鱼苗规格达1000~1200尾/千克时,第2次分池。除了供养鳜(鳢)部分外,其余按1.0万~1.2万尾/亩的密度分池培育。

第三阶段。10月上旬-10月下旬,鱼苗规格达500~600尾/千克时,第3次分池。按4000万~5000万尾/亩密度分池培育。培育30~40d,鱼苗规格达120~150尾/千克,亩产饲料鱼苗300~320千克/亩。

4.后阶段分池

如生产需要,规格为120~150尾/千克鱼苗,可继续分池培育至20~30尾/千克,亩产饲料鱼苗160~180千克/亩;再分池培育至规格为50~60尾/千克,亩产鱼种180~200千克/亩。

5.病害防治

以防为主,做好清塘消毒,防止病原体进入;管好水质,防治病原体滋生;鱼苗投放(含分池投放)前进行消毒;严格选用饲料,防止携带病原;病害流行期,应投喂药饵或药浴预防;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对症下药。鱼苗发病期或用药期不得捕捞、运输及投放饲料鱼苗。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