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技术分享:鲫鱼常见病害预防与治疗

技术分享:鲫鱼常见病害预防与治疗

更新时间:2025-09-15 14:20:05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鲫鱼主要养殖模式分为池塘精养和套养,主要疾病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白鳃病、气泡病、黏孢子虫病和水霉病等。现将鲫养殖过程中易发疾病的防控要点介绍如下:

1.png

一、气泡病

得了气泡病的鲫体表、鳍条及肠道内充满气泡或气体,一般发生在池塘水位较浅、水质浓绿、温差较大的池塘,一旦发生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鱼苗漂浮在水面,被阳光直射而死。

2.png

应对措施:每亩池塘用10斤食盐化水全池泼洒,间隔3天之后加新鲜水,然后再用聚维酮碘消毒。

二、大红腮

大红鳃为细菌性鱼病,5-6月、9-10月为发病高峰期,其发病一般与鱼体质较差,使用刺激性药物有关。目前已经发现部分池塘发生,大规模的暴发可能即将出现。

3.png

应对措施:

1、在流行期以调水改底为主,可以调1~2次,稳定水质,减少应激反应;

2、可以投喂2~3个疗程的黄金多维+肝肠护卫来提高体质。

对于发病的池塘:

①第一天下午,全池泼洒VC+单硅酸活水素;

②第二天、第四天全池泼洒优质的海联重碘,第一次剂量大于第二次;同时傍晚搭配好底派处理底部有害菌。

③同时内服恩诺沙星+多维+肝肠护卫。

3、白鳃病

“白鳃病”流行时间自5月上旬持续到9月下旬,6-8月为流行高峰,水质较肥,有机质含量高的池塘易发此病。发病鱼以鲫鱼鱼种为主,规格自10~200克都有发现。发病池塘鱼吃料不旺,易浮头。

 4.png

应对措施:

1.根据水质情况,如果水质较肥的池塘,可先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降低水体肥度。

2.选用双子原露加食盐浸泡后全池泼洒,病情严重的,隔天可再用一次或者用水美净1毫克/升全池泼洒。

3.隔天再用二氧化氯进行全池泼洒,剂量为75克/亩。

4.3天后使用微生态制剂如EM或芽孢杆菌对水质进行调节。

四、黏孢子虫病

患鲫“喉孢子虫病”的鱼体色发黑、鱼体消瘦、一侧或两侧鳃盖张开、眼球凸出、咽喉红肿;患鲫“腹孢子虫病”发病后的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打开腹腔可见肝胰脏被白色或红色的孢囊取代,孢囊呈巨大瘤状。常流行于每年的4-10月,以6-8月最为严重,发病水温为20-28℃;寄生虫通过水体传播,接触感染鱼类或通过中间宿主传播。

 5.jpg

应对措施:

1.外用:环烷酸铜+阿维菌素混合泼洒,连续两次,间隔一天。 

2.内服:盐酸氯苯胍+盐酸左旋咪唑+鱼用多维拌饵投喂,每日一次,连续5-7天。 

五、水霉病

多发生在初春季节,鱼体受伤、低温、水质污浊等因素容易诱发该病,可感染鱼卵和各种规格的鲫,尤其对受精卵、鱼苗和有伤口的成鱼危害较大,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死亡,水温10-15℃易流行。鱼体鳞片脱落且附着有白色棉絮状绒毛,或者鱼体体表出现伤口,病鱼食欲不振并且体虚无力,最终漂浮水面死亡。

 6.jpg

应对措施:第一天外泼VC,第二天一泼灵+海联重碘交叉使用,针对比较严重的间隔一天在用一次。内服方案:针对开口的可以内服肝肠护卫+免疫多糖+VC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