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11月01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瘦身鱼养殖过程中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瘦身鱼养殖过程中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更新时间:2025-10-29 15:51:16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瘦身养殖就是将体态丰盈的商品鱼放入洁净水源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少投喂或无投喂养殖,经过瘦身养殖的鱼统称为瘦身鱼。瘦身鱼无泥腥味、肉质紧实、口感黏弹,广受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长江禁渔后,瘦身鱼已成沿线野生淡水鱼的替代。目前,广东、重庆、湖南等地区皆有大量的瘦身鱼养殖。当前,市场上的瘦身鱼主要以草鱼为主,占比达80%以上。随着瘦身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日常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具体表现为鱼病的防控难度增强,鱼类疾病时有发生。近年,笔者协同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专家团队,帮助示范县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瘦身鱼养殖户解决了一些生产中遇到鱼病问题,现以草鱼为例,将之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瘦身鱼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

1.小瓜虫病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淡水鱼类专性寄生虫,一旦鱼类感染小瓜虫,病死率极高。小瓜虫生长的最适水温为15~25℃。瘦身鱼因长期禁食,身体免疫力较差,在水质较清的水体中瘦身养殖初期极易感染小瓜虫。

预防方法:鱼池在放鱼前应用生石灰或者二氧化氯消毒以杀灭池底和池壁的虫卵。网具、运输车等应定期消毒。外来原料鱼投放之前应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或者3%食盐溶液浸泡15~20分钟。

治疗方法:目前治疗小瓜虫病最有效的是物理方法,通过提高水温至30度,小瓜虫在两天内全部掉落。此方法适合于密闭且较小的瘦身鱼池,不适合池塘瘦身模式。在生产实际中,用电加热水体,成本巨大,建议在建设池子之前铺上地热,以煤炭或者木材加热水体,可极大的降低成本。药物治疗方面,目前,治疗小瓜虫病无特效药,实践发现,0.5ppm敌百虫配合0.3ppm的环烷酸铜溶液在治疗小瓜虫病爆发初期有较好的效果。

2.水霉病

霉菌属于藻状菌纲里的水生菌类,在鱼类养殖领域,由它引发的疾病十分常见。由于操作及运输造成鱼体损伤,感染水霉菌所致,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鱼病,对瘦身鱼生产危害较大。

预防方法:春季阶段的水温较为适合病原菌繁殖生长,因此,尤其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是定期清理池底的淤泥,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全池消毒;二是加强运输管理。尽量避免高密度条件暂养时造成鱼类挤压碰撞掉鳞,或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三是水温低于15℃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擦伤或冻伤。四是经长途运输后,原料鱼下池之前应用3%食盐水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治疗方法:病鱼数量少可进行局部操作,将病鱼捞起,用浓度为20mg/L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20~30分钟;病鱼数量较多,可用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3.赤皮病

赤皮病是一种细菌性感染疾病。赤皮病是草鱼主要疾病之一,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赤皮病一年四季都流行,夏季尤为严重,水温在25~30℃时为流行盛期,发病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

预防方法:在进行拉网、运输以及转池等操作前,务必充分做好抗应激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原料鱼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操作时需格外小心谨慎,尽可能避免鱼体表遭受机械损伤。另外,在运输原料鱼的过程中,可选用有机酸,或者泼洒姜等产品来实施抗应激处理措施,以保障鱼的健康状态。

治疗方法:当鱼类发生赤皮病时,可采取以下两种消毒方法。其一,将100mL含量为45%的苯扎溴铵与250mL含量为20%的浓戊二醛混合搭配使用;其二,每亩水体使用250mL的聚维酮碘来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二、结语

瘦身鱼较为特殊,由于长时间禁食,免疫力通常较差,极易感染各类疾病。特别是瘦身养殖初始阶段,从生态系统较为完善、投喂较为规律的池塘直接转入新塘或清水中禁食养殖,应激较大,易感染以上三种疾病。在瘦身鱼养殖过程中,如在初期发现鱼体受伤严重或出现轻微病症,可采用“回塘”处理,即将水泥池的鱼放回池塘中养殖,并添加多种维生素少量投喂,待鱼体康复后再回池中瘦身养殖。水产养殖对象在水下活动,不易观察,养殖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病害发生,保证养殖效益最大化。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